(2)国际分工不完全化
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分工表现为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、半殖民地国家间强制性的完全化分工。战后,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,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走上工业化道路。经济发达国家的初级产业也得到很快发展。世界各国的产业部门或行业跨度都大大增加,从而使国际分工呈现出不完全化特征。
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并不意味着国际间将出现完全的国际分工,即不会出现一个国家只生产某一种或某一类产品的现象。这不仅是从国家利益角度得出的结论,也是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得出的结论。首先,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。一方面,民族政府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不会完全放弃战略产品的生产,即使战略产品的生产成本更高;另一方面,如果发展中国家长期执著于旧的国际分工,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未来经济发展,使其始终处于弱势地位。其次,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考虑。边际成本递增规律最终将使一国低成本生产的优势消失,使进一步分工没有必要。而且当运输成本大于国际分工带来的低成本效益时,当大国经济结构比较完整、国内分工比较发达并部分取代参与国际分工的作用时,完全的国际分工都是不必要的。因此,国际分工将向深化而非绝对化的方向发展。